模块化建筑方式实现了将传统建方式搬运至工厂内,避免了刮风、下雨、冰雹、大雪等天气和温度等不可控情况的影响,并将依赖工人技艺的框架构造等工艺转移至机器操作下,尽可能避免了大小误差的出现,实现了模块打造工业化,提高模块精度。同时,工厂预制的打造模式使得模块化建筑尽可能减少了建筑垃圾、施工扬尘、工程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,迎合绿色发展模式,通过低碳建材实现了节能降碳的效果。
二、灵活多变,创新无限
模块化建筑的模块单元,便宛如乐高积木,能够通过堆叠、变形、镂空、撞色等等手法,变化出无数个建筑造型,激发出建筑设计师无限的灵感与可能。通过设计师对模块化建筑的造型、配色、外立面等设计工作的调整,能够以建筑本身做到迎合项目所在行业、地区、内容等元素的风格碰撞,以无限的创新带给用户无不称赞的满意。
三、保质节时,落地简单
模块化建筑的工厂预制便是集成方案的落实,智造模式的方式,使得模块单元在质量上得到保证的同时,大大缩减了与传统建筑相比的建筑时间,为时间紧张的项目方案提供了不二之选。同时,集成方案下的模块化建筑,在工厂便能实现100%预制,运输至项目现场,通过工作人员指挥吊装落地,便可完成最后一步,如同拼上最后一块拼图,最短两个小时便能实现项目开张试运营。
相比于传统建筑,模块建筑在设计、生产、建造、运维及拆除后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中,可减少现场建筑垃圾75%以上,减少90%以上的现场施工噪音污染,展现出高效率、高质量、节材省工、绿色低碳的巨大优势。
2022年10月,“二十大”明确表示,推动绿色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。聚焦绿色建造、“双碳战略”,持续打造新能源、科技赋能,紧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机遇,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 以钢结构、木结构为主体并采用金属围护系统和保温材料的建筑具有绿色节能、强度高、防火保温隔热安全高、工程造价低、自重轻、施工周期短、可工厂化制作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,近年来得到了建筑机构的广泛重视并迅速推广。
同时2023年2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近日印发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,《纲要》明确指出“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、施工、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,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”等,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提升建设工程品质、打造“中国建造”升级版的重要内容。
当下,我国已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,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,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,随着耗能高、污染严重、钢铁产能过剩,建造和装修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,技术劳工缺乏等社会焦点问题的频频出现,“建筑装配化”成为建筑新趋势是不可逆的发展方向。而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先进形式,整体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凭借其“设计多、建造快、质量好、人工省”四大突出特点,在建筑业变革的道路上脱颖而出。
© 2023.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2021034533号